CMDB失败,58%项目打水漂,有人直接亏掉1800万! 你敢信吗? Gartner最新数据砸脸:企业搞CMDB,超一半直接失败!
平均扔进去230万,最后连水花都看不见… 更狠的是—— 某股份制银行,20人团队干了3年,录了12万条数据,结果投产3个月,准确率却只有41%!运维团队哪里敢用,直接废弃!1800万,就这么打了水漂!团队更是原地解散!
为啥你家CMDB成了“电子坟墓”? 三大深坑,看看你中了没:
1. 数据烂得像堆屎
某电商手动维护服务器信息,扩容后30%IP没更新,促销时脚本直接崩了!2.1亿GMV蒸发,哭都来不及…其根源是静态数据和动态建设之间的矛盾:手工录入本身就有较高的错误率,再没有合适工具纠偏,时间一长,持续堆积的错误数据极易造成事故。
2. 为建而建,纯纯面子工程
某政务云花500万搞CMDB,结果和运维流程完全脱节!运维人员被迫双系统来回切,效率暴跌40%,纯属瞎折腾!一半以上的CMDB是为了应付等保或者ISO20000的合规检查,只有12%真正用于故障定位和变更影响分析等。
3. 各部门踢皮球,运维一个人扛
某车企开发团队偷偷搞容器化改造,压根不告诉运维!CMDB里还躺着老掉牙的虚拟机信息,生产发生故障时,运维按照原有错误数据排查,直接停线8小时!
知道了有坑,只要对症下药,能让CMDB变成香饽饽。
四步打造高可用CMDB
1.以迭代思维建设
CMDB是其他系统的数据源,但并不需要将所有数据填入,采用联邦制管理更有利于数据的精准。
对于欠缺的数据,第一阶段只要保证核心数据的准确,依照28原则建设,将对业务最重要的数据整理好,就能覆盖80%的场景需要。如对运维团队,重点将服务器、网络、数据库等基础数据收集好;如对电商企业,先关注的是交易、支付等核心业务信息。
某证券公司,建设初期仅录入和交易相关的200项配置数据,上线3个月,实现故障定位速度提升70%。
2.自动化引擎辅助
这是让数据保鲜的关键。一般会采用自动发现和变更联动的双引擎配合,具体工具就见仁见智啦!我们一般会考虑网络扫描、云平台API、ITSM对接、开源配管工具等的组合,可以覆盖95%以上的物理资产和虚拟资产。
记得有次出现大规模漏洞时,采用我们工具的团队只用几分钟时间,完成几千台设备的升级准备,剩下工作就交给工具分批次执行好了。
3.成为决策中枢
要让CMDB真正发挥作用,唯一的办法就是:让CMDB发挥作用。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绕?其实就是让各团队消费CMDB数据,当大家体会到使用的好处,自然会有更多使用场景被挖掘出来,CMDB才有机会发挥更大作用。
我们总结最常见的场景包括:故障影响分析、变更风险评估和成本优化决策,一些部门申请新增服务器,自身的大量服务器却还没有发挥作用。通过成本优化决策,我们为一家电商企业每年节省200多万的费用。
一家物流企业,CMDB对接监控系统后,在出现故障时,自动生成业务影响拓扑图,将平均修复时间下降了55%。
4. 组织保障
如同DevOps文化是为了打破开发和运维之间的隔离,CMDB建设中也通过RACI模型打破部门墙。
我们为了达到全员维护数据精准的目标,制作了数据异常报表,每天将系统、服务、应用、业务的数据问题暴露出来,发送邮件给负责团队,并抄送技术负责人,这样的方法只需一个月,数据精准度就能得到惊人的提升。
一家城商行在2022年投入600万打造的CMDB,数据准确率低于50%,一度准备放弃。采用我们的经验方法,清空几万条的垃圾数据,重新录入5000条核心配置。接着通过部署云管平台API,每天自动更新和同步,并将变更流程强制关联CMDB,将内部工单与CMDB绑定,经过一段时间优化,数据准确率达到98%,重大变更风险评估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10分钟,且一年节省下来379万的闲置资源。
CMDB的未来:AI
AI将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角落,我们正在用AI帮助CMDB实现智能补全、预测分析和故障自愈,逐步提高运维的智能化水平。CMDB是智能运维的基石,我们仍将以场景价值为锚点,让各个系统紧跟时代步伐,切实更好解决实际场景问题。